• 注册
  • 查看作者
  • 孤独是一个人的罪吗?

    不知道为什么,世间对于『孤独』的看法,普遍认知都是负面的。

    但同时又有人从心底里不喜欢表面、应景的社交关系,这就使人活在『认知』与『感受』相互矛盾的夹缝中。不知道是该相信自己还是别人。

    其实,所谓『孤独是坏东西』,对身心健康不利的看法,确实有一定科学依据。根据相关社会调查,孤独的人平均寿命要比不孤独的人少5岁。

    但、这里有一个被忽视的深层次问题,会导致人们习惯性地断章取义,就是『孤独』是一种主观感受。

    有的人就是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非常享受独处的每分每秒。身边人多,反倒让他觉得不自在。虽然在别人眼里他看起来好像『孤独』,但当事人却乐在其中。

    相反,有的人身边“朋友”不断,大家每天都侃侃而谈,看似亲密无间。但是,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为了生存而逢场作戏,虽然看似热闹非凡,可是内心却像沙漠般荒凉。

    那种孤独的感受尤其在晚上临睡前最为强烈,即便身边躺着一个已经名存实亡的配偶,心也像极地般寒冷。

    这个现象用一对英文词汇最能说明问题,『alone』和『lonely』。

    有一部经典美国电视剧『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其中一个叫Lynette的主妇,她儿女成群,每天忙得昏天暗地、不可开交。但是她曾经说出这样一番话: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there will be so many moments when you feel lonely but you will never be alone!”

    “往后余生,你会时刻感到孤独,但是你却永远不会独自一人!”

    她的意思是:人与人的物理距离看似亲密无间,但是精神层次的距离却遥不可及。

    这就非常形象地阐释了:『孤独』绝不是大家断章取义地认为,一个人身边陪伴的“朋友”有多少。更重要的是当事人的主观感受。

    所以根本不是『身边有人陪伴,就不孤独』,也不是『一个人独处,就注定孤独』。

    现代社会,有很多老人与子女一起生活,按理说在外人眼里:老人在儿女身边,几代同堂安享晚年,应该非常温馨幸福。

    可大部分老人的真实心境是:感觉自己寄人篱下,没有容身之处,心也安稳不下来。总是担心是不是无形中给晚辈添了不必要的麻烦。

    就算物理上的距离再亲近,精神上的『孤独』情绪同样会对身心造成负面影响。

    同样地,就算和家人生活在一起,那些貌合神离的夫妇、父子、母子、兄弟姐妹、恋人, 也同样受到『精神孤独』之苦的折磨。

    相反,那些懂得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人,就能很好地规避『精神孤独』带来的折磨和痛苦。

    身边即便是没有朋友、伴侣,他们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参加社团活动、有趣的展览、用各种方式来消遣属于自己的时间。

    在这期间,有很大几率会遇到志趣相投的伙伴,这种精神上的『联结』才是对付孤独的有效手段。

    『精神联结』说得通俗些就是『归属感』。归属感的满足,和你身边有没有家人、有多少朋友,没有必然联系。

    一份体面、像样、有意义的工作,就有对公司的归属感。参加兴趣活动,找到自己角色,就有对社团的归属感。

    实际上,人觉得活着有意义,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认可的身份,这样身心才能得到满足、获得幸福感,从而避免『孤独』侵蚀自己。

    就算是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够时刻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联结,也同样可以带给内心长久的安定。

    所以,『孤独并不是罪』。没有精神的联结和归属感,才是『孤独的原罪』。

    广东·东莞
  • 0
  • 0
  • 0
  • 359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