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知心杂谈 知心杂谈 关注:10 内容:69

    儒家(与人为善不过是自心所需)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知心网堂 > 知心杂谈 > 正文

    儒家(与人为善不过是自心所需)插图

    从小到大,我们常被教导,要与人为善。但其实我们并不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又有人告诉我们,善有善报。但是这样的教导其实很容易让人走到趋利避害的路上去。真正儒家的所倡导的与人为善其实是自心所需,这里的善是提升自己内心的营养所在。

    1

    生活中,与人为善大多会表现为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即我们口语中常讲的做好事。打一个比方:你有一个馒头,但是,面前却有两个很饥饿的人。一个是你自己,一个是与你毫不相干的他人。从一般的世俗角度来看,如果你愿意把你的馒头分一半给他人,那你就是善的。如果你只顾着自己吃,完全不顾他人死活,那就是不善的。但从儒家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善在于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是否是在满足自心的需要。即当你把馒头分给他人的时候,自己心里清楚明白,自己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得到外在的认可,而是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或成长。

    2

    明白了满足内心需要的这个道理,再进一步推广。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是以这样的原则去做,那么我们的言行就符合了儒家的标准。如此可以概括为——无所为而为,行动时,不需要任何外在的目标,只是因为做这件事符合了自己内心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教会一个人与人为善,其实是要启发他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需要。《朱子家训》中讲,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意思是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换句话讲,如果与人为善的行为是在外在压力或利益的诱导下发生的,这样的善就不是儒家所认可的真正的善。

    3

    一般人如果带着目的和动机做好事,存在什么问题呢?首先是容易导致自我的傲慢,好事做多了,无意识地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居功自傲。这种心一旦升起来,往往离失败和挫折也就很近了。历史上很多功臣的命运和结局都应证了这点。其次是人往往有补偿心理,付出了很多,难免想得到回报和补偿。一些反腐案件常会表明:有许多贪腐份子都是曾经在某个领域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他们之所以会走上贪腐的道路,正是因为这种补偿心理在起作用。而儒家的与人为善,本身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内心的过程,在付出的同时便已经得到了回报。则可以避免以上的两个弊端。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