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为什么强烈的物欲不会让人幸福?

    前几天一位朋友和我聊天,谈到自己对于物质的看法,他这样描述自己:自己没什么欲望。和身边那些不停买东西,特别是名牌货的朋友相比,感觉自己生活好像挺无趣、又很无聊…

    不是常说“无欲则刚”吗?那为什么现在的大众价值观却反其道而行之,莫非我们都错了?

    我不知道他这样说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就暂且理解为闲谈的话题而已。

    不过这番谈话也蛮有趣的。人到底应不应该有物欲?如果说不应该,那为什么人们购物买东西,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确实能得到满足?这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从正面说不清楚,那就换个角度去阐述这个现象。

    『物欲』的产生源自于体内多巴胺激素的分泌。多巴胺又称『幸福激素』,是诱导人类产生欲望的根源。

    实际上,幸福也分种类。这在之前,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过,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阅读一下《你知道吗?其实幸福也分种类》。

    除了多巴胺式幸福(Dopamine),还有血清素式幸福(Serotonin)和催产素式幸福(Oxytocin)。

    血清素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主管人类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催产素是通过“联结感”,来提高人对幸福的感受。例如:家人、恋人、友人等,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多巴胺是最“高级”的幸福感,在前两者感受实现的基础上,人开始需要物质附加价值所带来的微妙感受,来使自己满足。

    金钱、胜利、成功…总之是脱离大众,“高层次”的感官享受。正所谓“温饱思淫欲”。

    多巴胺的工作机制就像“精神鸦片”,会逐渐升级,这是最麻烦也最可怕的地方。

    对于金钱的执着是最典型的案例,就像公司派发奖励或分红:从最初的得到1000元就能满足,下次没有3000元就感觉不爽,然后是5000元,之后10000元… 

    让人深感欲望就像个无底洞。虽然金额越来越高,但是满足程度却越来越弱。

    曾经看到一份社会人群幸福度调查,很有参考价值。大致是说:年收入达到40万人民币以后,幸福感并不会随着收入变多而增强。

    我虽没办法验证这种说法是否真实准确,但是能从一定成程度上说明:物欲的确是深不见底,掌握好程度才是保证幸福感的根本。

    作为拥有高级智慧的人类,应该学会掌控自己的欲望。

    请注意,并不是要抹杀欲望的存在,而是把它平衡到一个合理、健康的水平。毕竟每个人的能力与财力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学会“量体裁衣”,才能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

    大家身边总会有这样一类人,在外人眼里看来家境一般、财力有限,但就算借钱花也要把自己打扮的精致体面。奢侈品、手表、香水、高级成衣,一定要把面子工程做到位,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当然,任何人无权干涉别人的合法私生活。这是他们的选择,并没有给周围添麻烦。但若问他们:你们幸福吗?或许就算是打肿脸充胖子,装也要装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给别人、甚至自己“乐在其中”的错觉。

    可是,越想填满物欲的“黑洞”,它越是无限膨胀。最后变成精神依赖,像毒品一样侵蚀人的心智。

    多巴胺式幸福所招致的,就是总要加倍升级的“爽快和刺激”,才能获得和最初同等级的满足感。说白了,就是永远不会被满足的恶性循环,因为物欲根本没有尽头。

    那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真切体验到幸福和满足呢?

    除了刚才说的『学会掌控平衡自己的欲望』,别忘了还有『血清素式幸福』和『催产素式幸福』。

    感谢每天健康的自己、感谢周围对自己的帮助、感谢那些愿意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清晨起床后,沐浴温和的阳光、漫步在澄澈的晴空下、呼气爽利的空气,人的精神也会随之心旷神怡。

    这些看似『原始的幸福』,不会因为获得过一次就变本加厉,它可以无数次地被感受、享用。

    所谓慢慢人生路,就是要让这种幸福满足感细水长流,方能感悟人生在世的价值。

    广东·东莞
  • 0
  • 0
  • 0
  • 362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