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看待任何问题都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

    看待任何问题都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插图

    对清朝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曾国藩做“庶吉士”时,由于性格内向,为人处世非常木讷,因此没有人愿意把他引见给皇帝。而他在翰林院里又没具体工作可干,整天无所事事,换成别人可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找乐,好打发大把无聊的时光。但曾国藩却不是这样,他不断读书、练习书法。同窗的几个人都不理解曾国藩的行为,但曾国藩对他们的嘲笑揶揄充耳不闻,只是闷着头读书。不但如此,他读一本书就做一本笔记,可以说把读的书都“消化”到肚子里去了。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但经年累月下来,那些书开始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曾国藩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他为人孤僻不怎么合群,更不懂得拉关系。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而且说话也越来越讨人喜欢了。这样一来,负责选拔官员的吏部堂官们对他的印象也发生了转变,终于肯在皇帝面前推荐他了,因此他才见到了道光皇帝,才算是迈出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曾国藩开始总认为自己反正有才华,你今天不推荐明天也得推荐,结果被搁置了一年多的时间,险些失去后来的大好机遇。这是曾国藩本人的错误,但他通过读书彻底改变了观念,及时调整了自己为人处世之道,又把自己的命运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应该说,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这样才没有彻底丧失机遇。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是在做准备;拿破仑投身军旅也是做准备;而曾国藩整天读书也是在做着准备。因此说,机遇也好选择也罢,在它们没有找上门来前,既不要忙于给自己的未来下结论,也不要怀疑事物是不是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更不要彻底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坚持。应该认真审视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应付未来的挑战;智慧是否足以洞察世态人心;目光是否看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四川长虹集团曾经多年雄踞中国电器行业龙头位置,竞争对手无论什么背景、什么实力,一概被其“斩于马下”,其掌门人一度喊出要到全球市场去拼杀的口号。论及资金、技术实力,长虹集团确实有资格喊这样的口号。如果谨慎操作,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也不是没有可能。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长虹集团董事会做出决定,一次性购进30万台彩色电视机高清显像管。这个意图相当明显,长虹想借此垄断中国电视机上游市场的显像管供应,让其他彩电生产企业完全受自己操控,从而在电视机大战中彻底占据上风。如意算盘虽然好,可让长虹的笑脸瞬时变哭脸的是,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液晶时代”来临了。高清电视机很快就被市场淘汰,长虹库存的30万台显像管顿时全部成为“废品”,大笔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极有魄力的举动瞬间成为了“大败招”。遭此沉重的打击,使长虹集团一蹶不振,逐渐从电器行业淡出,原本自己一家独大的市场又被那些一度被逼得没了生路的电视机厂家所占据,电器市场的“长虹时代”从此宣告结束。长虹不是败给对手的,至少在当时,中国没有哪家企业可以真正从市场上击败它,可以说只要它自身不出问题,在中国就能较长时间内稳居龙头。但恰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它却输得连重新站起来的机会都没有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局的呢?

    第一,缺乏“王牌”。

    长虹虽然资本雄厚,但是缺少“核心技术”成了它的致命软肋。虽然生产线先进,生产规模大,但这只代表它可以组装产品,和实际意义的“制造”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也正是这个差别,造成了它对供应商的严重依赖,结果为垄断市场而从供应商手中大量吃进显像管,终于在市场快速更新的局面下,酿出了“惨剧”。

    第二,只盯对手。

    长虹一心想着用最快速的方法占领市场,却从没有想过用最敏锐的思维捕捉尖端市场的风吹草动,结果,对彩电的发展趋势出现严重的误判,最终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下败走“滑铁卢”。

    第三,没有“底牌”。

    用强大资金量和生产规模压制对手是长虹出的最霸道的两张牌。可它并不能够由此彻底压制对手,当它全力出击时,对手却选择产品转型来躲避这致命一击。而当长虹自身被换代的彩电拖住后,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长虹的教训告诉我们,把牌打坏太容易了,谁要走上牌局,都应该对此怀有警惕。当拿到一手好牌的时候,出牌时一定要有前瞻性,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王牌是什么?能不能保证自己的胜利?自己的底牌又是什么,能不能让自己全身而退乃至于反戈一击?自然,也要密切注意对手的变化,要记住任何牌局最终要对付的还是人。

    广东·东莞
  • 0
  • 0
  • 0
  • 438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