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知心杂谈 知心杂谈 关注:10 内容:69

    《老好人》俗语新解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知心网堂 > 知心杂谈 > 正文

    《老好人》俗语新解插图

    360百科中,老好人指的是随和厚道,性格温柔,不愿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缺乏原则性的人。而老好人也是孔子明确表示最为厌恶的一类人。

    一般来讲,老好人与别人相处之初,都是以待人热情大方,不会拒绝别人,而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大家的欢迎。但这样的好相处往往难以持久。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对方与老好人相处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二是老好人习惯性地接纳他人的任何请求,最终自己也会使自己身心疲惫。三是当老好人最终情绪爆发时,对方往往不理解老好人为何如此,老好人自身也难以解释,这导致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论语.阳货》篇中说:“乡原,德之贼也。”意思是:孔子说:“所谓“乡愿”,是败坏道德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至少别人是可以轻易辨别出来的。而乡愿对道德的伤害很具有隐蔽性。譬如嘉靖时期的严嵩,乾隆时期的和珅,虽然如今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奸臣,可在他们当权在位时期,可都是左右逢源,人缘超好的人。反倒是自古以来的忠臣常常是四处不讨好的,这其中也包括孔子本人,孔子在鲁国也做到了类似国相的高官,他只要稍稍和统治者妥协下,晚年安享荣华富贵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他又怎会放弃心中的原则,而成为一个老好人呢?

    在今天这样一个盲从追求成功的社会,“老好人”也必然会增多,因为很多人都会为获取一时短暂的利益,而甘愿压抑自己内心的需要。却恰恰不知道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重要的利益。

    《道德经》中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白话的意思是:名利与己身生命那一个更亲呢?己身生命与货利那一样更重呢?得与失那一样更有害呢?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是直接与人的心理健康相关的。现代社会正是忽略了这点,才导致很多人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论语》中孔子也讲: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老好人除了不知道表达和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匿怨,即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隐藏起来。匿怨的危害,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到了,除了对身体有害,还会引起更多的矛盾。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推荐内容

    暂没有数据

  • 换皮肤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