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互动问答 互动问答 关注:2 内容:262

    总是给自己打退堂鼓,该怎么办?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总是给自己打退堂鼓,该怎么办?插图

    不管做什么、参与什么、或者挑战什么新事物,还没开始就开始在脑子里想:“反正自己也没戏,还是算了吧…”。

    事后又开始后悔、反思:“连试一次的机会都不给自己,连这点勇气都没有,难道真的无药可救了?”

    这就相当于:还没站到起跑线上,就已经主动放弃了。

    很多人,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看着机会从自己眼前飞走。然后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反正我也不行,还是算了吧…”

    问题的根源在于,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惯性思维和口头禅,才导致习惯性地给自己『打退堂鼓』。

    从脑科学角度来讲,觉得自己『不行』『无能为力』的瞬间,大脑就不受主观意识控制,自动进入『停止思考』状态。

    也就是说:

    “觉得自己不行”=“做了也白做”

    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大脑会促使人想:反正也没有可能实现,那就没必要再在这件事上花费时间和能量,自然就进入停止活动状态。

    大脑对于『绝对没问题』和『绝对不可能』两个极端花费的能量和时间并不多,反倒是对于那些『模棱两可』『想想办法,说不定能成』『成败的概率在50%上下波动』的事情上,倾注的时间和能量更多,也更容易发挥出最大效用。

    这是大脑分配能量的工作机制,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

    比方说,假设学生面临高考,在同等智商、同等努力程度的情况下:

    ●懂得大脑运作机制的人,会对自己说:“再努努力!说不定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违背大脑运作机制的人,会对自己说:“这样的成绩肯定没戏,更别说理想的大学了…”。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学习效率和成果相差几倍。前者经常超水平发挥,而后者经常发挥不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这就相当于无形之中给自己打了『退堂鼓』,或者把自己局限在某个思维定式中,很难抽身。

    而正确引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口头禅就是:

    ●  不管怎样,先试着做一下

    ● 先别管成不成,最起码清楚掌握自己的能力界限

    这种思维方式,会自发地给自己灌注行动的勇气,防止大脑进入『假死状态』。保持各种神经官能活跃性的同时,自然会就有成倍的精神和动力,来支持人全力以赴眼前的事物,而且很容易超水平发挥。

    正所谓: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除此之外,经常性给自己『打退堂鼓』的人是由于目标设定太高,总是因为超出自己实力水平而导致的失败经历太多,也会导致人没有勇气挑战新事物。

    因为自信心都被磨光了。

    比方说,在之前的文章介绍早起散步有诸多好处。有的朋友很多年都难得早起一次,因为看到这样的文章,突然某天开始严格要求自己:“逼着自己每天早起、每次坚持散步30分钟。”

    这样的目标就属于强人所难,不懂得循序渐进和细水长流。非常容易因为失败而导致『退堂鼓』思维的出现。

    并不是说你没这个能力,而是能力的培养和强化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况且,就算早起散步对身心有益,也并没有要求人『每天』坚持。每次也不必拘泥于30分钟。量力而行对于自信心的培养和持久的坚持,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避免『退堂鼓』思维的形成:

    ①戒掉“反正没戏,还是算了吧!”类似的口头禅和思考方式

    ②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避免两极极端化

    长此以往下去,就会慢慢构筑起强大的自信心,同时把那些想当然认为“不可能”、“无能为力”的事,变为可能。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