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知心网堂2023-12-09422

这本书我基本上是一口气看完的,他整体的叙述风格和《被讨厌的勇气》很相似,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展现的,只是这本书多了一层拟人的色彩,增加了一些趣味性。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我和蛤蟆太像了,比如“不会发怒”,“比较顺从别人”等等。我的父亲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人,遇到棘手事或者遇到我们孩子制造的麻烦,不论三七二一就是一顿批,平时说话也是很大声的人,所以我的性格是那种比较怯懦,做事很小心翼翼,生怕踩着我爸的尾巴。也许是太害怕,我时常摔碎东西,越是这样我就越自责。因此,我就形成了“顺从,不敢发怒”的性格。

我喜欢书中对发怒的描写:想象一个煤气罐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有爆炸的危险,怎样可以迅速减压?有的人会像喷射气体一样,瞄准一个选定的目标释放愤怒,然后再恢复常态;而有的人会慢慢打开阀门,让气体在一段时间里慢慢渗漏出来,让别人几乎察觉不到,也不让任何人不安。我觉得我就是后面的那种状态,敢怒不敢言,就是把气怄在心里,让气慢慢消掉。翻看小时候的照片,我经常都是那种闷闷不乐,眉头紧锁的表情。

我特别同意书上说的“每一个生命一定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而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地影响后来的阶段。因为你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我回顾我的过去,确实是那种讨好型人格,生怕惹别人生气,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把错揽在自己身上,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即使遇事,我占理,我也不会跟别人争论。看完书,我才知道原来我长大了,还沿用了儿童状态在为人处事。我把其他人,特别是那种强势的人,都视为我童年中“父亲”的形象,所以我就习惯了用我对待父亲的方式去和他们相处。

在书中说到,“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和成人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只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不管是儿童还是父母状态,都是一种模仿而已,像自己的父母或者自己的小时候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思考。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下,我们才会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处于这种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我的成人状态来得那么晚,我一直被自己禁锢住了,也没有想过改变,也不知道怎么改变,直到遇到我的先生。现在想想,我的先生不就是那个像“苍鹭”一样的心理医生吗?他让我重新认识了自我,带我打开看世界的另一扇门。我现在的照片和以前的照片对比,可以发现整个面相是长开了,以前是五官聚在一起的。所以“相由心生”真的是有道理的。

我细细分析了一下,就算我先生,也只是赋予我改变勇气的人而已,真正做出真实改变的,还是要靠自己。我发现我几乎完全摆脱悲观的儿童状态是敢于跟我父亲说“不”,就像蛤蟆先生忍不住开口骂那个苍鹭一样,是敢于挑战固有思维的一个举动。我发现跨越了这一关,其实就已经走在一条崭新的道路上了。

但是这个“不”不是为了说而说,是有理有据的,是一种对自己生活的合理掌控感。只有正视了这个童年的阴影,并改变它,我们才能彻底走出来。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疾的人。”

除了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的整个过程中,那个苍鹭心理医生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我觉得我作为一个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半个心理医生,因为经常学生都会找我聊天,向我倾诉他们的心事。我发现我的开导方式和苍鹭相差甚远,我很容易就会“父母状态”上身,虽然不会批评他们,也会有足够的共情力,但还是免不了有点“说教”。苍鹭先生提出的“合作”一词就特别恰当,你有问题来找我,那你是主导,我只能充当一个“助产婆”的角色,我只要不断去提问,引起你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你自己为自己的问题找到答案就行。整个过程没有半点说教的成分,让人很容易接受,也像自己亲手把那个疙瘩解开了,而不是别人。这一点,值得我深思反省,也特别值得我学习。

另外,书中“自证预言”的说法,我觉得也是很有道理的。就是说“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

书中列举了四个人生坐标,分别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和“我不好,你好。”比如你的底层思想选择了“我不好,你好”,那你会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你会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记住,从而来佐证自己确实是受害者,这就是“自证预言”。因此,根据ABC理论,那我们换一种人生坐标呢,换成“我好,你也好”,那我们是不是也会想办法去收集所有好的方面去证明这个预言?所以,人生怎么过,有时候真的是一念之差,路都是我们自己选择并走出来的。

智力和智商的世界欣欣向荣,我们从没像今天这样了解物理世界……,可是情感智力,也就是情商的世界如何呢?我们对此了解多少?”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深思。

在文章的最后,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正如书中所言“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