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电影 电影 关注:2 内容:34

    用心理学角度来解读《雄狮少年》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用心理学角度来解读《雄狮少年》插图

    雄狮少年的成长不是妥协,是去掉标签和证明自己

    阿娟作为本片的男一,刚满18岁,也就是处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阶段,没有人为他提供范式,所以他需要不断摸索自我。

    阿娟自小有个舞狮的梦想,随着同名女主的出现,让他更加确定了这个梦想,这个时候“理想自我”是阿娟内心的产物,可是现实他人评价的“客我”阿娟是“病猫”(体格和性格的懦弱)的,以此同时“客我”阿娟也逐渐被影响而内化标签—— 他也自己认为自己是病猫,和“理想自我”差距悬殊,这份不协调,要么阿娟放弃,要么阿娟坚持,显然阿娟选择了后者,所以才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呐喊。

    就像《雄狮少年》的英文副标题“I am what I am”一样,只有我能我定义我自己。阿娟的成长过程亦如此

    羁绊的力量

    我们可以在剧中看出阿娟和他伙伴(小胖和眯眯眼)为了梦想的努力,和其他励志剧一样。对于阿娟而言,师傅和伙伴的羁绊很重要,这是他梦想的无形支持,这份友谊带给他归属,也给予了很多动力,这是一种“场”,人们的行为,态度和情感都受这个“场”影响,即使阿娟在外打工,也深受“场”的影响——“心内有鼓声,就有我们”,鼓舞他着对舞狮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不妥协。场现象也出现在阿娟(女)敲鼓时其他人效仿这个画面上——对舞狮少年的肯定和超越擎天柱的佩服

    解救中年危机

    阿娟的师傅,中年大叔,年轻时,是舞狮的好能手,不过为了生活养家糊口,不得放弃。因此舞狮成为了他的遗憾,平实乏味的生活促使他内化“摆烂”的态度。这是很多中年群体的典型特征——“低自我效能感”“生活懈怠”“事业繁衍性差(低成就)”

    舞狮少年阿娟的出现和执着不舍的态度复燃他内心舞狮精神,并且为他无聊的咸鱼生活带来了激情。并且阿娟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夫妻关系——师母也不甘心丈夫成为“咸鱼明”,对此后悔,并且由衷把阿娟等人视作儿子。

    阿娟的师傅是阿娟的重要他人,同时,也救赎了他自己。

    对奇迹的定义

    剧中没有大幅度凸显奇迹这个概念。随着剧情的推动和我们多年来的观剧的经验总结,我们肯定会预设好一个这样的结局——舞狮少年越过擎天柱,获得成功。可结局的收尾是阿娟跳擎天柱时落水了,但把狮子头挂到了秦天柱上。

    这样的戏剧反比是整部剧的最大亮点,他有意的批判观众思维定势,提醒观众回归现实重新解读对奇迹,奇迹之所以称为奇迹,是难能可贵的,其实阿娟在成长过程,不断超越自己,早就实现了他自己的奇迹。在彩蛋中,阿娟依然去到了上海过上普通打工人的生活,这无奈吗?不无奈,毕竟这就是现实,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现实,但我们总能在生活里深受感动。

    对我而言,这个结局真的刚刚好,而且收尾得特别令我印象深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