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会踏上自我救赎之路吗?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会踏上自我救赎之路吗?插图

    文/冷月清菡

    《追风筝的人》的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作品。

    他主要讲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之子哈桑之间关于忠诚与背叛,怯懦与勇敢的故事。

    在我看来,他们之间并不像内容简介里面说的那样情同手足云云。哈桑对阿米尔来说 ,始终是仆人之子,最多算个备胎的玩伴。哈桑愿意为了阿米尔付出一切 ,就像书中出现的那一句话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但,恕我直言,阿米尔对哈桑并不存有多少真感情。更多的是少年时的嫉妒以及中年时带着时光滤镜的回忆。仅此而已。

    至于说,他最后为了踏上自我救赎之路,从功成名就米国回到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从他年少时就惧怕的阿塞夫铁拳下救出哈桑之子索拉博,更是作者为了迎合大众的心理而刻意为之。毕竟,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都寄托在了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希望他们能替代自己完成现实中做不到的事情。也为了有一个温暖光明的结局,现实都已经如此不堪了,就让人性的光辉在虚构的小说中闪耀一下吧。就像迅哥在《药》里面要给牺牲的革命者夏瑜坟上凭空添一个花环一样。文学作品总要带给人希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时期,他就能眼睁睁的看着为他追风筝的哈桑被凌辱而不发一言,这只风筝是仅仅是为了用来讨父亲欢心的。然后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继而又用卑劣的栽赃陷害把哈桑父子赶走。18岁逃难时,当父亲为了陌生的女子免遭凌辱,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想到的居然是如果父亲死了,他怎么办?

    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又怎么会在前怕狼后怕虎的怯弱中年,义无反顾的回到战乱中的阿富汗,仅仅为了内心的安宁去赎罪呢?

    下面就详细的分析一下吧。

    阿米尔从小始终活在愧疚之中,因为他的妈妈,父亲心中的公主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去世了。所以,阿米尔觉着生而为人,对父亲很抱歉。

    因为真相摆在那儿,我总觉得爸爸多少有点恨我。为什么不呢?毕竟,是我杀了他深爱着的妻子,他美丽的公主,不是吗?我所能做的,至少应该是试图变得更像他一点。但我没有变得像他,一点都没有。

    所以他多么渴望父亲能够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他渴望得到父亲的赞赏和认同。

    但很遗憾,他那个光芒四射的父亲, 整天忙的像陀螺一样,他的世界无限宽广,无限精彩。除了给他提供富裕的物质支持,他很少把关注的目光投在儿子的身上,偶尔投来的目光也是带着审视和批评的。

    曾经跟熊搏斗过,气场两米八,走到哪里都像向日葵一样的父亲,他不喜欢阿米尔的懦弱。也理解不了活的这么彪悍的自己怎么会生出一个如此的儿子,每次受欺负, 都是小他一岁的仆人阿里之子哈桑出头。是的,你没看错,他比哈桑还大一岁。导致哈桑经常带着伤痕,灰头土脸的回来。

    所以,一方面,阿米尔费尽心机,小心翼翼的讨好父亲,心心念念的都是爸爸,再爱我一次。爸爸,理理我,看看我,好不好?

    一方面是父亲对他的嫌弃和对勇敢的哈桑的喜爱。

    因为父亲始终认为,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

    所以,阿米尔认为哈桑的存在夺走了他的父爱。

    所以,他不停的在哈桑面前秀优越感。他认识字,他可以去上学,他可以决定给不给哈桑讲故事。而哈桑,对文字是多么的着迷,多么渴望能够认识字。

    但阿米尔从来没有想过要教哈桑认识字。而他后来的妻子 ,同为阿富汗高官的女儿却认真的教自己的女仆认字,学习。

    甚至在哈桑遇见理解不了的字词时,阿米尔十分高兴,并借机取笑他,嘲弄他的无知。

    他用没有一点温情的文字讲述哈桑的妈妈,哈桑低矮的泥屋,以及哈桑的兔唇。

    他自己也说,从来没有把哈桑当做自己的朋友。充其量就是一个玩伴而已。卑微的哈桑的存在,让他觉着自己拥有的幸福。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的幸福都是在与身边的人比较之中得来的。

    尽管如此,受尽阿米尔轻视的哈桑依然对阿米尔忠心耿耿。

    他把阿米尔父亲给予的喜爱以忠心的形式回报给了阿米尔。

    即使阿米尔虐他千万遍,他依然对他喊出了,为你,千千万万遍。

    最后 ,在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替阿米尔追回象征着胜利和打开父亲心门钥匙的蓝色风筝,被变态的阿塞夫当众强暴。

    而阿米尔当时就躲在附近,眼睁睁看着。如果说,当时他因为害怕而不敢挺身而出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当哈桑拖着被凌辱后的身体见到阿米尔时,他首先关注的是风筝有没有破损。而不是两腿之间流着血,衣衫破损的哈桑。

    赢得风筝比赛之后  ,阿米尔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父亲的欢心。

    但受辱的哈桑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阿米尔的不堪。就像林平之对令狐冲的恨一样,因为令狐冲活成了林平之向往的样子。他的存在,对活的像老鼠一样猥琐的林平之是一种最大的羞辱。

    所以 ,面对走出伤痛的哈桑的示好 ,阿米尔选择了一种更卑劣的方式最终赶走了哈桑父子。

    其实 ,哈桑是可以留下来的。因为父亲宽恕了他们。尽管偷东西的罪名是阿米尔刻意诬陷的。

    但哈桑太了解阿米尔了,他知道 ,他们永远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了。

    尽管他愿意原谅阿米尔没有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他愿意包容他的懦弱。

    于是,在父亲的嚎啕大哭中,哈桑父子走出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再也没有机会见过面。就像年少的时候,轻描淡写的挥手再见,许多人却不知道,也许这句再见,就是此生再也没机会见,再也不见。

    在阿米尔父子因为避战乱,逃到美国之后,留在阿富汗的哈桑,再见到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时,连珠炮一样的问了许多:

    哈桑问了很多跟你有关的问题。你结婚了吗?你有孩子吗?你多高?你还放风筝吗?还去电影院吗?你快乐吗?他说他跟巴米扬一个年老的法尔西语教师成了朋友,他教他读书写字。如果他给你写一封信,我会转交给你吗?还问我,你会不会回信?

    后来为了看护好他们的豪宅,哈桑最终被塔利班杀害。他唯一的儿子也沦为曾强暴过哈桑的阿塞夫的性奴。

    拉辛汗说的这些,唤起了阿米尔对哈桑的一丝温情,但当拉辛汗要求阿米尔去喀布尔把索拉博带出来时,38岁的阿米尔脱口而出:

    拉辛汗,我不想去喀布尔,我不能去!

    我在美国有妻子、有房子、有事业、有家庭。喀布尔是个危险的地方,你知道的,你要我冒着失去一切的危险,就为了……

    后面省略的想必大家都清楚吧,那就是仆人之子。

    自始至终 ,哈桑在阿米尔心目中就只是一个比较玩得来的仆人之子而已。仅此而已。

    而哈桑却是付出了所有 ,甚至生命的代价来维护阿米尔。

    为你,千千万万遍。

    而他的一腔情意,终究是错付了。

    这才是真正的结局。阿米尔转身回了美国。继续着他一边严厉自我解剖,一边过着舒适生活的日子。只是在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怀念一下少年时曾经美好的岁月,顺带想起岁月中有一个叫哈桑的仆人。

    至于后面作者为了希望凭空编造的结局,不看也罢。

    广东·东莞
  • 0
  • 0
  • 0
  • 490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