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

    1、外在的峰顶,内心的断崖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

    人生有时就像是在爬一座座山峰,我们总是希望可以登顶。峰顶有很多东西:比如财富、名誉、权力。但山顶在哪里呢?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1

    其实我们看不见前方是不是峰顶?只有当我们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刚刚已经过了一个峰顶。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2

    许多人走过峰顶后,又会追寻下一个峰顶。有些人一生只有几个峰谷,也有些人的一生会经历多个的峰谷。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3

    一个人处在不同阶段的时候,内心也会随外境变化而进入不同的状态。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4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进一步建模,把其中的一个山峰单列出来,在山峰的不同阶段分别用a、b、c、d、e、f、g来表示,再把人的内心简化一个圆来表示。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5

    大部分人都想达到人生境遇的高峰d点,但他们不知道,境遇高峰d点极可能会变成内心的陷阱。

    2、什么时候最易看见心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6

    作一个类比:如上图所示,设置了一个a点,它代表的物质水平像我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我们虽然没有亲历那个年代。但是也常会听爸爸妈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人走在大街上,走啊走,突然栽倒在地就过去了,不是因为疾病,也不是猝死,是活活饿死了。我的外婆也有一次在下地干活的时候,差点就过去了,原因是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a点代表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

    比a点好一点的是b点,它可以代表我们父母这一代的生活水平,他们的经济条件要比爷爷奶奶那辈人好了许多,基本的温饱差不多解决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在小时候,几乎没有经历过忍饥挨饿的状态。

    水平更高一点的是c点,可以把它看做是我们80后这一代人。我们的经济水平又比父母这一辈的又更好了一点了,不再为吃穿发愁了,还能把眼光放到了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上,对物质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

    在跟孩子们讲儒学的时候,首先提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吃饱肚子,就可以无所事事。但人是有内心的,内心像身体一样,也需要成长。太多人忙着追求外在物质水平提升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自己内心的成长。让一个孩子的身体长大,需要喂它吃饭;让看不见的内心成长,也是需要喂它吃饭的。而且内心所吃的食物与身体所吃的是完全不同的。换句话讲,无论肚子吃多少,内心是得不到的。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根本不愿意去听、也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别说为它提供营养了。内心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所以焦虑、抑郁、狂躁等种种心理疾病也随之而来。要使心得到营养,首先要能听到自己的心,关注到自己的内心。

    比较图中的a、b、c三点,当我们位于哪一点时,更容易听到自己的心,关注到自己的内心呢?我们用学生上课听讲来打比方。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7

    a点是一个同学既冷又饿,还憋了一泡尿,他在课堂上自然无法安心听讲了。

    b点是这个同学吃了饭加了衣服,也去了厕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满足了,这时自然要比a更能专心听讲了。

    c点是这个同学既不冷也不饿,也没憋着尿,但是他的书包里装着从家里带来了零食、饮料、玩具。他总是想着得个空,吃点、喝点、玩下才好。相比b点,他又反而不能安心听讲了。

    那么在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当我们生理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而又没有更多的物质干扰时,其实内心是最容易平静下来的,相比于a、点,cb点的这个时候人是最容易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的。

    3、b点为何不幸福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处在b点的人并没有感觉自己很幸福呢?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关注自己的内心,而是把目光投向了c、d点。

    《论语》第十三章子路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

    从《论语》中可以知道,孔子倡导对平民的教化,是要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又冷又饿又憋着尿而能专心听讲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当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变好了,教育也需要随之跟上,否则,人们又很容易进入到另一个误区中,即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古话也讲,“富不过三代”。其本质就是教育没有及时跟上。

    但孔子所倡导的教育与当下许多人所认知的教育又是有所区别的。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倡导的“为己而学”是一种包含对自心认知、滋养、满足内心所需的教育,即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为根本的教育。《论语》也提出“安贫乐道,富而好礼”。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孔子两个重要的学生——颜回和子贡。我们也可以用a点和c来代表他们。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8

    颜回的是属于经济条件差的,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而子贡则是在经商和从政方面都取得了鲜明成果的,甚至他后期取得的成就绝不比比尔盖茨、马云之类逊色。到后期,他的成就也可以用d点来表示。

    但是,假设我们作为一个平民,和颜回、子贡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可能我们一辈子也不知道颜回和子贡是谁。因为古代的信息、交通,绝不像今天这样发达。今天的信息、交通发达、既带来了许多好处,也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攀比提供了便利。打开电视、电脑、手机,代表d点的人物几乎每天都在你的眼前晃动。这使得我们形成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只要努努力,好像也可以达到马云那样的d点人生。生活中,又有更多的鸡汤网文向我们灌输成功人生的理念,这又使人们普遍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错觉,觉得现实生活中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因为没有达到d点,只要达到d点,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简而言之——所有的烦恼痛苦都是因为钱不够多。只要有足够的钱,一切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当我们把自己的关注点都放到了外面,离自己的内心就越远,离心越远,内心就越焦虑,内心越焦虑,越要向外追逐……如此循环不已,幸福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4、县官到宰相,宰相到县官——上坡路和下坡路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9

    教育的本来目的是让人安身立命的。但教育一旦变得急功近利,它就失去了对人生探索和指引的功能,转而成了人们为了达到d点而使用的工具。

    当下的教育没有使人的幸福感增强,反而使人的焦虑在增强。虽然教育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是忽略了内心,而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考试成绩上。成绩差的,被大人们驱赶向前;成绩为中、良的,与成绩优的一对比,也无法获得平静;而达到成绩优的,也岌岌可危。达到“优”的同学成绩一旦滑落,心理状态往往更令人担忧。有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顶尖高校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容乐观,他们中许多人处于一种空心病的状态。

    一个人在趋向d点和越过d点后的内心状态又是怎样的呢?从内心是否同步成长的角度来讲,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内心没有成长的;二是内心也获得了同步成长的。

    先说第一种内心未同步成长的情况:从c点趋向d点的过程中,我们内心的安宁和幸福其实是越来越少的。但这一阶段,因为物质丰富,享受着各种物质带来的快乐,所以很难察觉到这一点。也因为此,人容易骄傲自大,常会有躁狂情绪的表现。

    从d点趋向e点,这一段是走下坡路了。此阶段物质相对少了,物质享受的快乐自然也会消退,长期缺养而虚弱的内心逐渐显露出来。俗话讲,穷日子向富日子是好过的,过惯了富日子再过穷日子就不好过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也打过一个比方:让一个县官做宰相,这是很惬意的;但是让一个宰相做县官,却可能是致命的。

    从图中看,c点和e点可能是处于同等的水平,但是,它们内在的感受却大不相同的。从d点下来趋向e的过程,人的内心感受往往是极其痛苦的。在情绪上多表现为失落、苦闷,这段时期,人就很容易抑郁。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10

    今天,抑郁症患者很多,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一个人在抑郁症状出现之前,很可能一度表现为躁狂。只是相比抑郁症患者,躁狂症、躁郁症往往更不容易被发现。

    再说第二种情况:就是无论人面对怎么的外境,都没有忘记喂自己的心吃饭、为它提供营养。那么这颗心也会成长、变大。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11

    大到一定程度,既可以安贫乐道,也可以富而好礼。大到极致时,则可以在所有外在境遇面前安然自若。

    5、幸福人生当从心出发,回归于心

    《论语》中有一段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自述,他是这么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追求快乐,也易掉落陷阱插图12

    这句话中,志是以心为底的,抛开中间部分看一头一尾,孔子的倡导的学习也是从心出发,最后又回归于心的历程。

    郦波教授在讲王阳明心学时说,“少年当立大志,这里的立志就是打开一个人精神空间的方式。”孔子的志于学,当是他在饱尝人间辛酸后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内心世界成长的重要意义。而今天很多人的学习目标,更多的是靠一种欲望在驱动。

    今天很多人尊孔子为圣人,但是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他从一个普通的学子成长为君子和圣贤的过程。“六十岁耳顺”的孔子应是达到了君子境界,七十岁的孔子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者境界。

    注:这篇文章,只是个人的一点思考,可能许多地方并不符合实际。如果大家在阅读过程发现有些可以修改得更好的地方,不妨在下面留言指导。

    广东·东莞
  • 0
  • 0
  • 0
  • 262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