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考完了就不要再想了,路还长着呢!

    今天本不打算发文章的,可刚才和一个同学聊了一会,她觉得考研没发挥好,觉得压力很大,觉得很迷茫,我一直觉得他学的很好,可我的话并不能改变什么。

    今天的文章就当是聊聊天吧,毕竟这也算是我的“私人领地”了。

    我大四考研的时候,最喜欢看三样书,第一是史铁生的散文,尤其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命若琴弦》,《命若琴弦》看得我泪流满面。还有一样就是《读库》,薄薄的那6本书,搭配上那灰色的包装,文艺范儿高高的。最后一个就是北岛的散文,说实话我其实一直看不太懂诗歌,比起北岛的诗歌,我更喜欢看北岛写的散文和随笔,看起来没有那么强的压迫感,不像读论文和诗歌一样,感觉不找出来点“意义”好像很失败。老有一种“压迫感”。当时我记得我买了好几本北岛的散文集,那时候亚马逊还在,里边有一句话:

    “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当时读到这句话我还是挺有感触的,就觉得生活太不容易了,考个研怎么就那么难呢?要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怎么就这么费劲呢?当时我也在二战,自己在宿舍里狠狠骂了半天。

    时至今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都吃过不少苦,挨过不少人的骂,但我觉得没有比二战尤其是一个人的二战更苦的事了。但是,后等我考上以后,我又觉得那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了。

    人好像就是这样,失败时会反感别人拿“结果”来定义自己,可到头来自己却喜欢用这样的结果来安慰自己。

    再后来,我慢慢毕业了,我发现我“大意”了,生活这本书可比考研难多了。从大学生到应届生,从应届生到“群众“里的一员,这里边不仅是身份和名称的转换,更是生活方式的转换,因为从此以后,你就要独自和这个社会战斗了。

    你开始不得不成长,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接受生活的善意和恶意,你能看到阳光,也能淋到风雨。最后你会觉得你希望自己像鲁迅一样,只身扛住黑暗的闸门,放你心爱的人到光明的地方去。

    你猜我想起了谁?我想起了迅哥儿,想到了闰土,还想到了刘震云笔下的那个小林,我写到这儿一下子就想起他来了:

    钱、房子、吃饭、睡觉、撒尿拉屎,一切的一切,都指望小林在单位混得如何。这是不能不在意的。你不在意可以,但你总得对得起孩子老婆,总得养活老婆孩子吧!后来小林上班常常发愣,盯着老何看。他从瘦瘦的脸上毫无油水和光彩的老何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自己像老何那样,快到五十岁了,仍然是个科员,领那样的工资,住那样的房子,怎么向老婆孩子交待?于是觉得身上冷飕飕的。人家会问:“你这几十年是怎么混的!”

    ——刘震云《一地鸡毛》

    “你这几十年是怎么混的”,这句话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不管屏幕前的你是考上了还是没考上,不管你是男是女,从你大学毕业这一天,这个“紧箍咒”就给你戴上了。苦吧,想想就觉得苦。

    人这个东西,但凡人能接受的东西,都是人改变不了的,比如死亡和时间,但凡人能改变的东西,你就看吧,不折腾个底朝天不带停的。

    有时候觉得人生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开头那句独白里写的那样“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还不能停留,往往没等落地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句话形容人这一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的文学太温和了,余华的《第七天》才刚露头就被骂了个底朝天,就好像现在很多人离开了美颜就不愿意照相一样,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也不愿意承认“生活是苦的”这个真相。

    人生就是这样,大部分人就是很倒霉,就是不好过,所以,屏幕前的你,不管你考的好还是考的坏,既然都过去了就接受吧,别再想了,能考上的那就好好学,考不上的找找工作,找个爱你的人。

    大家一起努力,尽量过好这一生吧,屏幕前的各位,珍重!

    广东·东莞
  • 0
  • 0
  • 0
  • 328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