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致敬!林巧稚诞辰120年:一生接生5万婴儿

    她是中国妇产科学奠基人,是首届中科院院士中唯一的女院士。战火中,她护佑生命降临;病榻上,她完成50万字医学专著。弥留之际,她陷入昏迷,仍发出呓语:“产钳!产钳!”她捐出全部积蓄,还将遗体献给医学研究…“万婴之母”,缅怀,致敬!

    致敬!林巧稚诞辰120年:一生接生5万婴儿插图

    “我能在产房过生日也很有意义,宝宝出生时的啼哭声是生命最动听的赞歌,它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林巧稚。

    今天正好是林巧稚医生诞辰120周年的日子。

    我不知道林巧稚是怎样才能有为医学奉献一生的勇气,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研究和工作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研究和工作就是她全部的生活。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有她这样的存在,无数的人才获得了新生。

    医学之路的萌芽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鼓浪屿。家境普通,父亲从事英文教学和翻译工作,因此她从小耳濡目染,英语一直很好,口语也流利。

    起初,林巧稚的学生时代一直都是在师范类学校度过的,后来还留校任教了。如果按照这样的成长轨迹来发展,林巧稚可能也会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她的心中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儿时的梦想,她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要是说起林巧稚跟医学的不解之缘,其实是因为一段不幸的遭遇。林巧稚的母亲在她五岁时患上宫颈癌,随后不治身亡。她看到了母亲身患癌症的痛苦,也感受到了失去母亲的悲伤。也正是因此,她便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好好研究医学,以后不再让其他女性和家庭遭受和自己一样的境遇。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消息,这无疑是让一直有着医学梦想的林巧稚心动了。但是,她现在面临着另一个问题:自己已经20岁了,这在当时很多同龄的人已经结婚了,如果再去考医学院,等毕业的时候婚嫁问题肯定就会被耽误。

    面对这样的选择,林巧稚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医学梦想,甚至做好了一辈子不嫁人的打算。起初大家只当是她的意气用事,她的哥哥还开玩笑说,到时候要是真的遇见了喜欢的男孩子,可别跟着人家走。可没想到,林巧稚真的为医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应考之路

    在决定好要追逐自己的梦想之后,林巧稚踏上了她的求学之路。原本成绩就优异的她,按说考试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是这次却发生了一点意外,失误的还是她最擅长的英语。

    原来,考试是在夏天最炎热的时候进行的,当时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所以考场内闷热无比。

    考试正进行时,考场内有一名女生受不了闷热的环境,中暑晕倒了。当时,林巧稚没有多想,迅速跑了过去,跟另一个人一起将中暑考生抬到阴凉处,凭借自己所知的知识实施急救。等到中暑考生醒过来之后,考试也结束了。说起来,这对于还没答完题的林巧稚来说是很可惜的,但我想这件事于她而言并不后悔。

    就在大家认为这次肯定是没希望了,包括林巧稚也这么认为的时候,她竟然得到了她被协和医学院录取的消息。原来,林巧稚这种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一位医者应该具备的,所以经商议,她被破格录取。

    为医学之路的献身

    1929年,林巧稚从协和医科大学顺利毕业,并荣获了医学博士学位,受聘成为了协和医科大学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原本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但是聘书中却有一条聘任期间不能结婚、怀孕、生育,否则自动解除聘约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要求,林巧稚还是坚决地作出了和以前一样的选择。面对外界对她的议论,她只是一心投入工作,无视外界对她的恶言恶语。后来学校那条不合理的规定被废除了,但是林巧稚却也腾不出时间来谈感情了,依然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因为担心晚上睡觉或者平时休息时错过医院的电话而耽误抢救时机,林巧稚家里的电话就放在她的床头。她甚至把床头的电话当成了她此生唯一的伴侣。

    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

    1950年代,那时候新生儿溶血症这种病当时在国内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某女工因为这种疾病已经失去了三个孩子,于是无奈之下写信向林巧稚求助。

    也许连她自己也想不到,为了能够满足这位女工的愿望——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林巧稚查遍了国内外的各种相关医学信息,提出进行大规模的妇科疾病普查普治,与其他有关专家一起讨论座谈,终于创造出了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脐静脉换血。

    除此之外,林巧稚在手写病例时也是一丝不苟,人云“见字如闻其面”在这里正是得到了体现。有人保存了林巧稚的一份手写病历,5页的病历中不论是中文部分还是英文部分,均是一丝不苟,端端正正,一目了然。据不完全统计,林巧稚先后接生了超过5万名新生儿。

    1940年代末,林巧稚开始对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展开研究。她知道,每年都有很多妇女死于癌症,这在妇科疾病里称得上是最大的难点。林巧稚提出造成肿瘤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病毒,还带领学生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和跟踪检查。

    他们总结从1948年7月到1958年底接收住院的上百位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结合良性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合体细胞子宫内膜炎以及绒毛上皮癌病例人数,对其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即使是良性葡萄胎也会有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这一事实推翻了当时国外专家认为的良性葡萄胎不转移的结论。

    林巧稚还曾到病房做过护工,清洗便盆、倒痰盂这些脏活累活她都做过。但就算如此,林巧稚也是每件事情都做得一丝不苟,她说,毕竟她还没离开协和,这已经再幸运不过了。她是真真正正做到了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林巧稚将近80岁的时候,体质已经开始逐渐衰弱,大不如前。1983年春,陷入昏迷;同年4月,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林巧稚在遗嘱中说道:“平生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的幼儿园、托儿所;遗体献给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后人其实没有完全按照她的遗嘱来办,而是在厦门鼓浪屿建造了名为“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其中的“毓”字即为培育、养育之意。

    林巧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热情献给了医学事业,献给了病人,不仅为来医院的妇女们看病,还经常为贫困的老百姓免费治疗,经常接济贫苦百姓。数十年如一日,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坚守在岗位,临别的那一刻,她嘴里念叨的最后一句话依然是:“快拿产钳来……”

    广东·东莞
  • 0
  • 0
  • 0
  • 249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换皮肤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